“支教岛”事迹报告会观后感
发布时间:2016/10/14 15:20:04|未知

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棵草去。”陶行知的这句教育名言很好的诠释了青岛教师“支教岛”对于支教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的崇高情怀。听完五位“支教岛”代表的事迹汇报,让我久久沉浸在他们的感人事迹中陷入感动和沉思。

腾出新房无偿提供给来访教师,夜以继日奔波于青岛各地的李淑芳十年坚守,心甘情愿,反哺农村,帮助一位位教师、校长探寻教育的本源,一言一行无不彰显出一位大爱无疆的教育工作者的满腔热情和操守。

从60岁退休后一直投身“支教岛”,如今已71岁满头鬓发的周加惠教授,十年如一日,仅仅凭借一个简单的理由“我熟悉农村、喜欢农村”便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支教活动,让一座“孤岛”成为“群岛”,782次送课记录是对他教育事业奉献最好的勋公章。

李全慧,本是一所普通小学校长的她,被“支教岛”事业所吸引,被李淑芳的事迹所感染,用超越世俗的情怀,担任了包括有200多位校长的校长联盟盟主。也许原本,她一辈子也只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学校长,可是出于对教育的热忱,她为大众广泛认知和敬仰。

山村教师薛跃蛾,普通话也许不够标准,衣着也许不够光鲜,但是无碍于她成为 “最美乡村女教师”。支教岛对于她而言,更像是希望岛、生命岛。她由普通 “支教岛”事业的受益者,变成了这一事业的参与者、见证者和践行者。她用最朴实无华的言行,在教育的蓝图上添加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作为家长联盟的代表,普通职工许柏菊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她更不会想到自己不仅为“支教岛”注入新的血液,支教岛的心理辅导也为她缓和了家庭矛盾,重塑了人生。

教育是一种思想的激荡,更是一种灵魂的洗涤。缩小城乡教育不平衡的状态,不仅是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,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公民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。不论是“让爱与责任在岗位上闪光”的李淑芳,“最美不过夕阳红”的周加惠,“积土成山”的李全慧,还是从乡村教师岗位上实现“蜕变”的薛跃蛾,亦或是完成“生命旅途重建”的许柏菊,都用最务实的行动,最不平凡的力量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育赞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青岛十五中 青年教师